高等教育的未来精神
陈庆炎以“高等教育的未来”为题在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公开讲座,有如一篇教育部官员起草的文章。他谈到的高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好像蜻蜓点水,了无新意。
过去:教育的精神何在
首先,他从独立以来的教育讲起,这是一段历史。在过去的50, 60 年里,我们的高教(这里指大学,理工学院和工教)好像没有什么精神可言。反而是被关闭的南大,以及相关联的华校生,在历史上,留下“南大精神“。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高教的规模是越办越大,设备越来越好,花的钱也直线上升,怎么一点也看不到一点精神。南洋理工大学,还想要延续“南大精神“,这谈何容易。斯人已去,精神不在,如何延续。
南大虽然只是培养了21 届毕业生,但是,它所留下的精神,却是历史留名,经得起考验,事实上,这股精神,也像新加坡开国初期的奋斗精神一样,为国家,甚至东南亚做出贡献。
陈庆炎原本可以用比较正面,肯定的语气来说明这段历史,鼓励学生,同时,为自己加分,争取老华校生的选票,但是,他选择逃避历史,或许,曾经作为教育部长的他,也曾经参与其事,同意关闭南大。
现在:顺心的事业难求
陈庆炎似乎对我国高教所取得的成绩很满意。他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没有 “role model” 的时代。我们的高教水准,甚至比一些欧美国家都好。以前,我们借鉴欧美国家,但是,现在,我们要自己寻找自己的高教之路。过去没有把教育精神给正确化,现在要以何种精神延续下去?要怎么创出一条新路?
他说,现在的毕业生,一生中有可能要换1, 2, 3 或4份工作,职业或事业。毕业生可以依自己的兴趣来发展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是比较正面的说法。但是,从反面来看,就业市场的变化,专业化,和要求都会比以前更加严峻,就好像年轻人,要买房子一样,困难重重。
这种情形,事实上已经发生了。不然,怎么会有WDA,一直在强调re-skilling, re-training 和continued education。问题是,我们的社会是不敬老的,你越老,你越培训,工资就比上一回来得低。你心里不平衡,收入低于开支,怎么办?这时,你可能需要“南大精神“来支持一下,但是,现在的高教没有给你培养这种精神。
是危险,也是机会。陈庆炎提到中国,印度的新机会,新挑战,问题是新加坡的高教,是否有提供毕业生面对这些挑战和机会的心理准备,精神准备?
未来:正常的开放
陈庆炎在提到未来的高教时,提出三点:全面性,灵活性和开放性(comprehensive, flexibility, openness)。他希望新加坡的高教能够以全面性,广泛性的方法,来灵活性的接纳开放性的新观念和新思维。
这原本就是正常的开放,大家都在走这条路。只是,陈庆炎忘了,他自己提到过的正常的政治(political norm)。正常的政治即是有反对党参与的政治。也是他提到的大选后的三赢之一。
未来的高教,必须准备和接纳新加坡的将来,不管是政治还是社会活动,教育活动,都不可能没有反对党的参与。
年轻人已经有这个诉求,新加坡高教当局如果继续执行过去的保守态度,不仅是开历史的倒车,还误读了陈庆炎提出的全面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把原本的正常开放,变成局限性的开放,或者是学术开放,政治上保守,变成不三不四的开放。
一个伟大的高教,要有开放的胸怀。正如,陈庆炎说的:高教的角色不是准备毕业生工作,而是为社会和人生做出贡献。
‘The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just to prepare one for a job, but for a contributing role in society and for life.’
没有精神,怎么能对国家,社会,人生做出贡献?
陈庆炎的三大败笔
这是指他在谈到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自我判断,根据准备好的文章照读。他要竞选总统,做个独立思维的总统,的确是要为自己加分的。
过去:如果他提出“南大精神“,华校生的感受,给予认可,这肯定能够为他加分。就像,他自认是他更改大学毕业女生的子女有优先入学的条规一样,把功劳加在自己身上。
现在:如果他能够体谅中年失业,要重新培训,面对生活的压力,为这些人说些公道话,甚至要政府重视,关心他们。总好过提到现在的毕业生一生中可能要换几份工作,事业的愿景来得好。他为毕业生描绘一个美好的前途,没有告诉凶险,要用精神来克服困难,似乎是报喜不报忧。诚意令人怀疑。
未来:既然他提到政治的正常化,为何,不顺理成章的也提醒高教当局, 必须注意这个趋势,以更开发的,更包容的心态来正视这个现实。一个逃避政治开发的高教,是无法培养出全面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毕业生。
因此,看了他的“高等教育的未来”全文,作为一个资深的政治家,我就是不明白他为何不通过这个机会,吸引多一些票,反而要放弃过去(老年人),现在(中年人) 和未来(年轻人的选票)。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