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12

Is Prism Project Another Central Planning of the PAP?

There are 3 scenarios under the Prism Project#1 of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However, it looks more like the central scenario planning of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From the instructional menu of Prism Project Primer #2, participants were guided to a situation in 2022 and they have to imagine, within the Primer framework, to come out with 3 possible scenarios in Jun-Aug 2012.  2022. What a coincidence! Not long ago, PM Lee declared that he would like to hold the prime minister post for another 10 years. The other coincidence i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3 scenarios and the candidates of PE2011. How competitive and sustainable are the 3 scenarios to the people of Singapore and to the PAP?   Will the scenarios produce competitive and sustainable Singapore, Singaporeans or the PAP?  Perhaps, as what the Chinese say: planning cannot always catch up with changes.   And planning sometimes turns out the wrong, bad and unexpected results, especially when planning without consid

不知民间疾苦住屋难,只知万千宠爱在一身。

80 年代从政的总理,在近 30 年来的政治生涯中,是否有真正了解到民间疾苦住屋难的问题。在无数次的接见选民后,他还是无法解决居民的住屋问题, 因此,他的简单结论就是,破碎婚姻是住屋问题的导因之一。 他对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应该有传承的义务,但是,这 20 多年来,他一路走,住屋的问题就越严重,最后,他只能说出像晋惠帝那样的活: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婚姻既然破裂,当然要个别找住屋的出路。总理还希望回复到原点,重新开始。 住屋是民间最基本的问题。为何以前的居者有其屋政策,反而没有出现目前这么严重的住屋问题。从 80 年代到现在,总理每次接见选民时,他都听到看到,基层领袖也都有记录下来,选民的住屋问题。就是这个基本问题,他亲自面对,亲自体会,每星期最少一次,问题不单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因此,他只能感叹,高呼家庭凝聚力: 总理昨晚接见宏茂桥集选区选民后,有感而发,在面簿上留言:“我们接到了大约 114 个个案,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面对了住屋问题。而住屋问题的根源其实是破裂的家庭。” http://news.omy.sg/News/Local%20News/Po-Sui-Hun-Yin-Shi-Zhu-Wu-Wen-Ti-Gen-Yuan-Zong-Li-Xu-Qing-Guo-Ren-Wei-Xi-Jia-Ting-Ning-Ju-Li-102102 是的,家庭凝聚力是很重要的。较早前,不是有一个报道,一个赌徒会影响家庭中的 10 几个成员。一个人成败,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负担。那么,一个总理的成功,一个总裁的成功,不就是国家成员,公司员工的贡献吗? 总理是否只看到国家的成功,而没有看到成功背后的国人的贡献和牺牲。总理谈到家庭的凝聚力,不要出现婚姻破碎,延伸来说,国家的凝聚力,也是不要出现分裂,才能在出现危机时,共同面对挑战。 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就是要给人民一个归属感,这是建国总理的宏愿,他希望国人有家之后,就会负起保家卫国的义务。当总理传承这个伟大的任务时,他是否还记得这个宏愿,住屋问题出现,没有归属感,还会有凝聚力吗? 事实上,婚姻已经破裂,一个家庭变成两个单亲家庭,住屋当然出现问题。住在亲朋好友的家里不是长远的计划,最好能够有一个自己的家。但是,这不符合建屋局的规定,单身(单亲家庭)是

Peak Oil, Peak PAP, Peak Singapore and the Golden Age

Peak oil   is the point in time when the maximum rate of   petroleum   extraction is reached, after which the rate of production is expected to enter terminal decline .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ak_oil   When we talk about the golden age of Singapore, we are also referring to a stage that we have reached the maximum of ou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f the present day Singapore is the golden era, then we will see the decline soon. But is it a Peak PAP or Peak Singapore or both? So, using the Peak Oil concept, we may also extend the same logic to Peak PAP and Peak Singapore. Few will disagree that Peak PAP means the seats of PAP MPs in the Parliament will decline in future elections.  The only possibility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AP MPs in future is to increase the total number of members of Parliament in Singapore.  But in terms of percentage, the current 93% is the peak for the PAP and then it will decline to a lower percentage in future. Whether we have reach

小贩中心难圆星洲梦 懒人也要有懒的机会

原本的新加坡之梦是一个很美丽的瑞士家园,整体国人不只收入高,生活素质也高。因此,小贩中心这个概念便可以逐步退出新加坡,改以舒服的冷气食阁来取代。这就好像我们淘汰很多旧东西一样,养猪养鸡,旧楼旧屋,。。连好多组屋区的地名也换上新洋名,搞得的德士师傅不清楚方向,不知何去何从。 作为瑞士家园的一部分,从 1986 年起,政府便开始不兴建小贩中心了。理由很简单,任何旧东西在新加坡都可以被取代。小贩中心虽然取代了街边的小贩,但是,我们是一个前进的国家,政府希望国人也能享受到第一世界国家的生活水准。在国民所得增加的有利条件下,我们现在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当然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素质。所以,小贩中心的更进一步就是冷气食阁 – 这才算是进步。湿巴刹的下一步是超级市场。 小贩是一份辛苦工作 每个人都知道小贩是一门很辛苦的工作,这不是要不要加一粒蛋,两粒蛋的问题,也不是米暹还是面薄的问题。工作时间长,人家休息,你就要工作,社会身份地位也不高。从一定意义上看,少了小贩中心,就是少提供辛苦工作的机会,取代的就是比较不辛苦的工作,这不是提供更多‘懒人’工作的机会吗?对于比较不辛苦的工作,当然,老板也不可能付出高薪来支付薪水给工人的。 行动党政府的出发点原本是好的。因此,一切跟不兴建小贩中心的治国方针也跟着出来了:如朝服务业发展,金融业发展,资讯业发展,这些知识型的产业主导着新加坡的经济,这样才能达到瑞士的生活水准。最少从目前看来,在收入方面,我们是做到了,但是,为何生活素质跟不上呢?收入的中位数可以,但不代表全体国人都可以享受到第一世界国家的生活水准。 政府现在,从新启动新的小贩中心计划,不是开了倒车吗?美其名这是为了方便居民,降低生活费用,事实上是否如此? 小贩中心的重新推出,其背后的真正意义恐怕是宣告新加坡美梦的结束 ,最少,对有一部分人来说,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何年何月才能看到瑞士家园。 新加坡第一世界国家的美梦,在表面风光的后面竟然是有一大班人生活在第三世界的水平。因为,我们的贫富差距太大了。大到有些人生活的比第一世界国家的国民还要好,有些人却生活的跟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民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瑞士的生活素质,就不是这个样子。瑞士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拥有高素质的生活。 怪只怪,当年行动党政府没有说清楚,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

Clearer picture better dream when distanc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Far away from the establishment, looking back from a distance, the past PAP Mandarins are giving us a clearer picture and better future of Singapore.   From shock therapy of wage reform, insurance coverage, minimum wage, wealth creators to OB markers, Singaporeans now see more of the true views and opinions of the former associates of the government. And most of them can only do it when they are retiring or leaving their previous government posts.  Perhaps, this is because when they integrate more with the ordinary people, the normality of their true characters re-appears.   By this analysis, when the government announces civil servants can join the National Conversation, one will be able to predict the outcome.  Even without gag order, the experience of the former top civil servants has already given you the answers. 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 when the government policies are not in the right directions, no one can stop it. When the government is doing some wrong things, no

生命的泪光 终老的选择 人命有价还是无价?

生老病死 ,这是人生之路。一项调查指出,新加坡老人更倾向于高素质的临终生活而非延长生命却又痛苦的活着。这是无奈的选择,还是一种折中,或许,如果经济能力可以的话,更多的人会选择两者:又要延长生命,又要不痛苦的活着。 连氏慈怀研究中心的一项临终护理调查,还为生命终结前的护理开了一个价格表:(一年平均值) 严重病痛管理费用:         24,000 新元 高素质的护理费用:         21,600 新元 延长生命多一年价值:    9,100 新元 (生患重病者) 一个对新加坡 500 多位老人的调查,得出上述的价码来。生命原本就是无价的,现在,看到这个价格表,我们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呢?对于生患重病的人来说,多活一年的价值只是 9,100 新元。 9,100 新元,对有些人来说,就像一粒花生米,对有些人来说,却是一个不少的数目。 或许,当我们了解了受调查者的背景后,我们对这个一年 9000 新元的生命价值会有一个新的理解。这些年龄超过 50 岁的调查者,多数是受教育较少者,住在较小的组屋和没有什么医药保险的人。当然,他们对生命的期待,生命的价值,孩子的供养能力,都不能和社会上收入较高的人群相比。 难怪,国外的调查,对于延长生命一年的价值判断就和新加坡很不相同。他们对延长生命的价值给予很高的价码。以美国,英国为例,这个价码就很不同,他们认为,应该是 50,000 新元。 到底是新加坡老人的命不值钱还是洋人高估了自己?话又说回来,如果是新加坡的富人,就是多多钱他们也肯付。经济能力可以的,一倍,两倍,甚至好几倍的钱,他们也在所不惜,甚至飞机改装接送都没有问题。 没钱的新加坡老人,在生患重病时只愿付出 9000 新元延长一年生命,那么,政府的养老金制度,遇到同样的情形,又愿意付出多少钱来延长退休公务员的一年生命呢? 这是一个现实的生命泪光,同人不同命。因此,对于终老的选择,价值的判断,不同的人,不同能力的人,不同背景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价值和价码的差别,如果贫富差距越大,这个数目就会越大。 香港的最新数据显示,虽然贫穷率降低,但是贫富的距离继续拉大,其中三分之一的老人生活在贫穷线下。 香港貧窮率創 10 年新低 貧富懸殊續升 3 個長者 1 貧窮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