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势造英雄。 李光耀也难造就下一个李光耀’的博文中,引出了一个问题,私人企业和政联公司赚钱是否产生同样的结果。因为两个都赚钱,最终缴税给政府,获利的还是人民。因此,结果应该是一样吧!非也。
新加坡商界是政联公司在获利,而在香港商界是大商人的私企在赚钱。两者赚了钱,按照税率缴交税务给政府,那不是很好,政府再重新分配给需要照顾的人民。钱最后还是流入政府手中。
从上述例子看来,结果好像都一样。两个地方都奉行高度资本主义的利益至上论,两地人民都不满政府在照顾人民方面做得不够,但是,国库储备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这样说来,两种模式都可以,为何硬硬还要比较,要说一个比较受到制衡,比较适合企业发展。
私人企业和政联公司的制衡比较
私人企业不论是多么的财力雄厚,最终还是还受到国家国会立法的的管制,一般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有反垄断法,不让企业独霸天下到完全没有竞争的地步。微软就是一个例子。
因此,香港人的生活起居,虽然样样都跟李嘉诚的企业有关,但是,李嘉诚再怎么大,也不可能大过香港政府,以及必须向人民负责的香港立法会。虽然,香港特首不是直选产生,但是在执行政府政策和行政时,是不能不考虑到民意的。
同样的情形在新加坡,我们的衣吃住行,也跟政联公司,职总有关。但是,我们是如何制衡这些公司企业的。他们在执行赚钱大计的时候,是在执行行动党的赚钱大计,还是,市场竞争下的民意。这里有些迷惑,或许有时是,有时不是。到底几时是,几时不是,就要有行动党来决定了。
例如:大选要到了,超级市场不加价,还吸纳消费税;小贩们,请合作,不要加价;交通业收费调整押后进行。另一方面,市场有表面竞争,但是都与政联公司有关。如电讯业,三家公司都有政府的份。
国人可能没有觉察出制衡的问题来。我们的邻国印尼,旁观者清,就看出来了。印尼政府不是罚淡马锡在印尼的通讯业务经营中出现垄断的现象吗?再远一点,澳大利亚政府不批股票交易所的收购,也认为新加坡政府是新加坡交易所的幕后股东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这些政联公司是私企,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吗?
这些事在新加坡少人问,也没想到制衡。 政联公司要怎么做只要向行动党政府负责就可以了。如果,行动党政府没有受到国会的制衡,政联公司也就没有人管了,他们的头头就只有一个行动党,连民选总统都无可奈何。
这就像行动党市镇管理外包一样,由于市镇会没有固定的雇员,外包公司直接向议员报告,议员认为外包公司好,它就好。如果,市镇是议员自己管理,有自己的雇员执行监督工作,外包公司好不好,市镇雇员对外包公司的评估就有一定的影响力了。
所以,比较一下,政联公司听命于行动党好呢,还是像私企一样,受到政府,国会制衡好呢?
私人企业和政联公司的企业精神比较
好多人都说新加坡人没有企业精神,就连行动党也批评我们人民没有拼搏精神。为何同样是亚洲人,亚洲社会,难道我们的基因没有创业精神吗?
50多年来,政联公司不断的壮大,经济的蛋糕又来越大,为何新加坡私企没有像香港,台湾那样的出色?政联公司霸占经济蛋糕的分量越大,私企的发展空间就越小,而且,做的都是小的承包,外包,而非主包。这样一来,就难怪新加坡私企要扮演小二的角色。想长大,但是,在政联公司霸位下,往往被挤下来。
政联公司在执行行动党创业精神的旗帜下,保护和垄断下,却不断的成长,新加坡的所谓企业精神,创业精神,打拼精神都跑到政联公司去,都显现政联公司身上了。
因此,我们不是没有创业精神,企业精神,而是这种精神跟行动党密切相关,以官方行动表现出来。这就难怪,新加坡政府的表现在世界排名往往在前面,政联公司也往往在前面,就连带有政府和征联公司关系的新加坡私企也往往在排名上靠前。
行动党,新加坡政府,政联公司,与政府和政联公司相关的私企的经济模式,发展模式,有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衡和监督呢?他们在获利的过程中,最终利益缴税国库的过程中,是否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相信已经在刚结束的大选中得到了答案。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