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未来属于年轻人,那么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青年呢?时下的愤怒青年,还是行动党属意的尖端人才,奖学金得主?尖端人才,奖学金得主会不会也有可能成为愤青呢?把枪头指向行动党呢?
一场大学先修班的研讨会,竟然暴露出行动党领导人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让人联想到10几,20年后,当这些年轻人开始成为新加坡接班人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对行动党是渐行渐远,看不惯行动党的做法,更有可能的是取而代之。这么一来,行动党不是后继无人吗?行动党接班人接不了班,更可能还把江山给丢了。
另一种乐观说法,就如维文部长说的,年轻时是左派,年纪大一点了,成熟了,就会走中间,甚至右派路线。因此,愤青的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容忍的。如果是这样,行动党还是有希望的。因为即使这些年轻人,这些愤怒青年,拿了奖学金成了公共部门的头儿,还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立场,投向行动党那一边去的。极少部分会像去年大选中的陈如斯等人,投向在野阵营。
看来行动党的如意算盘很可能打错了。2011年的大选,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次有这么多前政府奖学金得主投向在野党。这似乎意味着将来会有更多尖端人才,奖学金得主转向在野党。现在的这批愤青,很可能就是未来在野党的主力,在年轻的时候,他们已经走着不同于行动党的道路,将来一有机会,就带着一股冲劲敢敢和行动党对着干。
这是一股可怕的力量,愤青虽然说话无理,不知天高地厚,但是,年轻是他们的本钱。他们也代表他们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想法,如果给予正确的指引,学习机会,将来和行动党钦点的所谓人才候选人对上,胜选的机会很可能高于一点理想都没有,一生只会读书的行动党候选人。
当然。不是所有的愤青,都是未来在野政治的接班人,一些中途而废,一些投向行动党,一些移民他去,一些搞生意,一些搞事业,各种各样的情形都有,但是也不可能完全,全部退出政治,退出在野阵营。这样一来,局面就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在野阵营以前没有生力军,现在,却有一股和行动党一样强大,甚至更大的生力军,做后备,就好像国民服役一样,10几20年后,这批生力军就是老兵,足够打倒行动党的软脚兵。
在这个起点上,在野阵营在新加坡已经和几十年前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以前即使是愤青也不会表露出来对行动党的不满,害怕被行动党贴上标签,一生的前途受到影响。或许,哪位初院学生和他的父亲还有这个想法和考虑,因此,才向张志贤做出道歉。但是,不要忘了具有愤青这种想法的年轻人可不少,没有说脏话也不少,甚至不同意愤青做出道歉的年轻人也不少。
向不向张志贤道歉在一定意义上,可能已经不重要了,搞的不好,像在演戏,反而对行动党更不好,更不利,更加深年轻人对行动党的不满。总之,张志贤和行动党还是没有给新加坡人一个答案,合理的解释。孔子在和学生讨论人生志向时,也有反问学生,让学生回答,但是,孔子最后还是会指引一条道路让学生参考。张志贤却只能做到反问学生,而不能提供答案给学生做为参考,学生呢! 只好自己找答案,而对行动党最不利的是,学生们自动找上了在野阵营。
拿孔圣人和张志贤相比,真是有点对不起孔圣人。张志贤脑子里只有数目字,经济数据,他怎么知道什么是‘苛政猛于虎’,‘己所不欲,忽施于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还有什么是‘乡愿’。
拿孔圣人和张志贤相比,真是有点对不起孔圣人。张志贤脑子里只有数目字,经济数据,他怎么知道什么是‘苛政猛于虎’,‘己所不欲,忽施于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还有什么是‘乡愿’。
在愤青的身上,我们已经看到在年轻人中间,有一股强大的反行动党的气氛,他们或许还不成气候,但是,他们手中有一张选票,这和以前的年轻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愤怒的环境下成长,在不满的心态熏陶下,久而久之,就倾向在野党,不止投票给反对党,更可能出钱出力帮助反对党。
50年代,行动党靠着愤青的一腔怒火,爬上执政后专政的地位。今天,同样一把火,却向这行动党的屁股烧,这种滋味更与何人说!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