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迷思,PAP的困境9:
选区东改西改,就是想逃避现实。所谓过去的平衡,已经被打破,发展失衡了。如:60年的低工资,每年3万多新生婴儿,老人年轻人不同诉求。。。
前经济发展局领头人杨烈国,在最近一次讲演中,认为,每年3万多的新生婴儿,不足够维持我国的经济发展。想要回顾SG60经济发展,他的演讲倒是可以看一下。他强烈鼓励引进人才,“绑架”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年轻人才来新学习,成为新加坡人。批评国人缺少拼搏精神,没有饥饿感。
过去60年的经济发展,动力来自跨国公司和政联公司。制造业如此,其他服务,金融,医药也是如此。这就形成打工文化,大大降低企业精神。反映在政治也是如此。私人企业看国家脸色,也吸引不到人才。政治上,更丑化反对党,不但没有人才,品格也有问题。
行动党就是依靠这种平衡术,一党独大。选区划分也是一种平衡方法,拉东拉西,给人合情合理的幻象。不过,这个平衡,现在面临严峻考验。如何解决60年未解的低薪问题,低人口出生率,缺少好工作,高消费高物价高成本,不停高喊团结。。。2011年集选区的沦陷。
杨烈国认为只有向高增值,人工智慧,提供更好的服务发展。这和过去的发展不一样,因此,有人提问,经济发展局未来是什么角色?他希望继续扮演过去,但是却不肯定,不知道。经济发展局过去在经济上的平衡策略,事实上牺牲了企业精神。反映在政治上,变成压制反对党的制衡。
与其说,过去在政治、经济上取得平衡,不如说,这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牺牲了国内的原生力量,企业精神和国会制衡。寄望25-30%的中间选民,看清楚平衡与不平衡的幻象,假作真时真亦假?新加坡是否应该延续PAP路线,说了不听,听又不懂,懂又不做,做有做错,错又不认,。。。谁呀?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