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十年”下的“生活成本危机”,来的不是偶然,
去的更不容易。
新加坡持续的贫富悬殊,在外部压力下,更加显得突出。整体经济在外来资金加持下,维持表面风光,但是,对于基于不同原因而处于劣势的人,这肯定是一个生活成本危机。
这还不牵涉高价的组屋和车子、而是生活上的必需消费, 如衣食住行中的交通、教育、水电等。当有绝大部分的人觉得压力很大,工资又没有跟进,又看不到政策上有所改变,久而久之,成了常态,成了危机。
“失落十年”当然不适用于富人和高收入者。对于新加坡的低收入者和劣势人群,这种失落何止十年,看一看低收入者的工资增长,就明白了。在低物价的时候,这是压力。在高通货膨胀下,这就是危机。而这种危机,在政治上对于执政党不利。
对于从1959年就开始管理新加坡的行动党来说,1980年代就出现过高通货膨胀,高利率的结构性经济危机。即使面对危机,人们的压力似乎没有现在这么高,因为当时新加坡还不是世界上最贵的消费城市,而执政团队却是世界一级。通过降低成本,化解了危机。
到底是“生活成本危机”,还是短暂的生活压力,在政治上,行动党当然倾向压力一说。的确,对于富人,中上层来说,甚至连压力都说不上。但是,对于下层和落势群体,这就是危机了。因为,他们很可能面对断水断粮的困境。这点,政府说会多加照顾。
无论多少的照顾,津贴,只要贫富悬殊继续,中下层还是摆脱不了“失落十年”,“失落二十年”的命运。这难道不是社会危机吗?当然,政府可以通过引进更多外来人才,钱财来稀释这种危机,但是,本质上的问题根本就无法解决。失落的继续失落下去,这是风光背后的代价?
黄循财的总理梦,能不能实现?无论如何,他必须面对“失落十年”的压力?危机?这个无解的难题,过去可以通过快速经济增长做到,现在,这个优势不再,因此,黄循财希望人们忘记5C,追求非物质生活,这是减轻压力,还是逃避危机?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