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新加坡印度全面经济合作协定,还是小贩中心,人民行动党政府看到是利益,CECA带来大利,小贩中心带来小利。结果,满眼看到的是欲望、名利、金钱,而忘记了身处险境,见利忘了正道、也忘了正义。
印度市场这么大,人口、人才又有红利,离我们又不远。我们的四大种族又有印度人,似乎是亲上加亲。因此,这样的协定,将给新加坡带来好处,也能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口素质、质量。
我们看到的是协定的好处,而忘记我们到底能不能够、拿不拿到这些好处。从国际贸易的理论上看,互通有无,即使两个国家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发展阶段和大小不同,还是可以在比较利益下,获得各自好处。新加坡就是基于这样的原理,才认为有利可图,名利双收,从印度那里获得可观利益。
小贩中心的好处,就更加简单明白。政府指定的清洁公司有钱赚,政府也可以拿一点,即使拿不到,税也要交吧!现在,用餐人士要自理桌面清洁,那不就是利上加利了吗?当然,小贩文化已经成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脏兮兮的环境也不像样。因此,需要软硬兼施,名利皆得。
蛋糕做的不够大,国人分配下降。
印度这股大动力,的确对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有贡献。这是行动党政府一直坚持的立场,尤其是考虑到外劳问题,没有人做苦工,国家建设就会出问题。当然,没有印度的电脑科技、金融人才,势必影响外来投资和经济发展。奇怪,我们的一流大学到底培养什么人才,怎么会如此失算,肥水流到别人的田里。
整体经济蛋糕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分配到我们的专业经理技术执行人员的蛋糕,却没有增加。蛋糕缩小,机会减少,中产阶级自然受到影响。因此,对于CECA的怨气就增加了。
新印协定对我国GDP做出贡献,蛋糕却不落入本地人。本地的大蛋糕却为印度制造好多高薪、低薪工作,留给本地人的机会,似乎没有增加,反而,可能减少。这对行动党政府来说,的确做出贡献,看到经济成长,收入增加。对于PMETs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中美贸易, 为何美国一直喊对自己不利?
我们从美国这个大例子中,或许可以看到新加坡的问题。美国大公司好多在中国发了大财。但是,美国本地人,却没有得到就业好处,唯一的红利就是低物价的维持。没有中国源源不断的货物供应,美国就会面对通货膨胀。
制造业去了中国,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当然减少。与此同时,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会和都喜欢读书,因此,美国需要进口人才。因此,好多高薪、好工作都被外来人才拿走。美国人没有了好工作,高薪工作,当然就会怪政府。政府就把矛头指向中国。
美国犯了长期策略、只看见短期利益,大公司看到外包的好处,根本没有考虑对于本地人的正道和正义。这样的结果,富人越富,贫富不均,即使有最低工资,也是生活困难,更何况,失业。
学习美国的策略分析,思考,新加坡印度的关系发展到现在就是这个结果。美国富爸爸的做法、思考、决定、策略等等,间接直接影响政府,我们忘了亚洲人的行事作风,文化基因,因此,全面跟印度发展关系,我们也捞不到好处。
新加坡的情形比美国更加不理想。你有听过新加坡公司在印度发了大财吗?不过,新加坡政联公司在印度倒贴,亏钱却常常看到听到。美国公司还有机会从中国运回大把外汇,我们在印度是血本无归。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确需要检讨。
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
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 == 列子
【见利忘道 视线短】
印度这块大蛋糕,的确很大。但是,几十年下来,我们在印度拿不到好处,赚不到钱。输钱如流水。在本地,我们的听话的、本地培养的毕业生和就业人士,却必须接受失业、低薪的挑战。当初,我们描绘的美景,就如瑞士生活一样,无法实现。得利的却是行动党政府和印度专业人士。这是不是短视?
【名利双收 一场空】
我们的如意算盘就是和印度合作,能够名利双收。利,上面说了。名呢?我们以一个小国,可以为一个人口大国做出贡献,提供我们的经济发展经历,分享我们的成功之道。印度,对于我们交的学费,当然感激不尽,更加希望新加坡继续投资、投入和开放。国际上,似乎没有听过新加坡对印度做出巨大贡献。
【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
在印度搞了这么久,原本以为很有为,很有眼光,一定可以名利双收。但是,印度的确不是我们的菜,我们根本不了解这个市场。我们‘治’不了这个大蛋糕,反而搞到身心疲惫,民怨四起。
【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
外面很乱,我们有必要认真看待国内的治理。什么才是人们想要的,需要的。搞清楚这个内部问题,我们才能同心协力,阵脚不乱,步伐稳定,克服困难。安心的发展。
小贩中心的处理,是否有善待国人。处处罚款对付,处处调高清理费、租金,属于‘善治外者’。听听人民的声音,才是‘善治内者’。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