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兰普意外当选,英国脱欧意外胜出,甚至习近平提出的五大政策支柱,似乎说明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失去了感觉, 尤其是实体的亲身体验。 美国工人没有自豪感,白人中产阶级没有自豪感,英国乡土居民对环境没有感觉,但是对分担欧盟的财务责任却很有感觉。在中国,高房价,高消费也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 这种失落感,反映出人们急需寻找实际的感受,一种实体的经济,而不是虚无缥缈,没有实体的感觉。 特兰普要把制造业带回美国,搞国内基础建设,让美国人民有实体经济的感觉。 英国选民要独立自主权,不要受到欧盟的约束,回到“大英帝国”当家做主的实体感觉? 不论支持特兰普的美国选民还是支持脱欧的英国选民,他们是否能够如愿以偿,找回实体经济的感觉,现在言之过早。或许说,过去失落的实体经济是找不回了,但是,新的就业机会,新的工作,却要让他们有实体经济的感觉。对于大多数欧美日本的工人来说,有一份工作,在工作中有自豪感,然后努力工作,收入能够让他们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像80年代那样,这种感觉是他们向往的。这种实体经济的感觉是真实的。 (资本主义注重生产力和效率,机器设备,机器人将进一步被使用和取代人类,新的工作将产生,但是,数目,收入和质量会发生变化。因此,失去的旧工作,旧感觉,未必一定能够寻找回来。就像《联合早报》叫人找感觉那样,老一辈的读者,要找回《南洋商报》,《星洲日报》的感觉。而新的年轻读者不看早报,没有感觉。) 过去1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了世界工厂。这对欧美日本的工人来说,渐渐的就失去这种实体经济的感觉。工厂外移,工作消失了,往日的自豪感也跟着没了。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一下子把整个经济的操作模式改变,因此,自由贸易,无限制的国际化,竟然对欧美先进国家不利,他们手中的绝对优势,快速的荡然无存。 现在,中国正面对“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欧盟观望,美日反对。无论如何,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国内,在高度经济发展后,在贫富悬殊的背景下,人民也要求实体的经济体验。如果人们工作了几十年还是没有房子住,医药没有保障,老年没有依靠,他们就会失去耐性了。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总不能让人民一辈子在等待让其他人先富起来。 事实上,中国已经不把经济成长率当成一个指标。而是更加的注重实际的民生问题。在习近平的五大政策支柱中,其中社会政策...
Current affairs 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