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行动党领袖 身价自我膨胀的背后


人民行动党领袖在告人诽谤时,往往要求很高的赔偿。自认身价很高,名誉地位很高,赔偿当然就要很高。事实上,这是建立在很低的道德底线上的。

行动党说,没有人要从政,因此,从政的人,从政的行动党领袖要做出很大的牺牲。他们从专业人士的岗位上下来,如律师,医生,总裁等等,在金钱上要做出很大的牺牲,因此,从政的人要获得一定的补偿,才能留住他们的从政之心。

所以,行动党就一直在制造‘物以稀为贵’,‘垄断市场’,‘牺牲很大’来说服新加坡人。这是50年来,行动党惯用的伎俩 自我调高升价身价的手段。但是,随着想要从政的反对党人士增加后,这样的论据是否还能成立?

行动党如何做到身价自我膨胀?

在垄断政治市场的背景下,行动党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它说阿斗是人才,国会,媒体,社会就跟着说阿斗是人才。它说淡马锡找不到人才担任总裁,就找自己人来做,还编出很多道理,如何找不到人,又如何找有身份地位来背书。因此,行动党把自己的人才,抬得高高的,就像圣人一样,他们是为了新加坡的前途,而不是为了个人的钱途而投入政治和公家事业的。

一党独大造就了‘垄断市场’。而垄断市场后,新加坡人就只能和行动党拿货,它给什么货色的货,它把下等货说成上等货,新加坡人也只能接受。因为,行动党是唯一的供应商,没有提供货物,新加坡人就要挨饿,说到底,就是要看供应商行动党的脸色。但是,跟供应商拿货需要钱,因此,没钱的人,不单要看行动党的脸色,真的买不起,就要挨饿了。供应商当然希望收到现金,更希望买得起贵货,高档货的高级客户,信用好的还可以给予折扣和延期付款的优待。

这几十年来,这种垄断市场的情形,在商场上出现,当然,也在行动党身上出现。政治上垄断和霸道,内安法,诽谤官司,发言权等就是鲜明的例子。

有了垄断市场,‘物以稀为贵’就很顺理成章了。国外的政治人物,部长拿多少钱和我们无关,我们不需要和国际接轨,新加坡人才难得,从政的人又少,再不用钱来吸引人才,谁还要来从政呢!这个‘物以稀为贵’的说法,不知道用了多少次。每一次大选,都是这么说的,只有行动党领袖是物以稀为贵,其他政党都不是人才。

在早期,垄断市场和物以稀为贵可以通过立法-修改竞选制度和行政手段-内安法,诽谤案等来达到。这两大护法,越来越不管用,到了现在,垄断市场面临严重的挑战。而物以稀为贵,更加没有人相信。

不论垄断还是人才论,事实上都是建立在很弱的道德基础上的。行动党故意造成市场的假象,没有人要从政,尤其是没有人才要从政,因此,我们要为这些人才的出山,而付出高额的代价。真的是如此吗?行动党是卖花赞花香,它利用垄断的局势,通过立法和行政,造成市面缺少从政人才,然后说只有行动党的货才是最好的,因此选民要用高价来买。

其实,这个说法比世界杯名牌球员,明星,歌星,企业家等拿高回报,高薪更加可耻。最少,这些球员,星星,企业家是在竞争的条件下,获得高薪,高回报。而行动党呢?它是躲在垄断市场的背后,以物以稀为贵来欺骗选民。没有最起码的竞争,行动党就肯定自己的人才,应该获得高回报。我们真的要佩服行动党的脸皮!

诽谤官司的不谈细节和高价赔偿

现在,我们看一下总理告网民诽谤的官司。总理要求summary judgment, 要求法庭不需要争论细节,因为被告方的网民,已经认错。既然网民已经认错,就可以直接跳到赔偿额的问题,法庭只需要对赔偿费做出决定就可以了。 当然,总理要求的是高价,网民提供的数额太少了。

这场官司的处理手法,是不是很接近行动党的垄断市场和物以稀为贵呢?垄断市场就是要法庭,一刀切,summary judgment一下,不用牵涉细节,法庭给一个决定,定下赔偿金额。在物以稀为贵的情形下,这个赔偿金额,当然不可以太少。太少怎么能显示出总理的贵气来呢?

不论总理和网民的诽谤官司结果如何,我们多多少少看到了垄断的力量和高价的要求。即使最终,总理如愿以偿,获得高额的赔偿,对于新加坡选民来说,这是不是一种道德的欠缺呢!

哈佛大学的麦克-善德教授在引用约翰-罗而斯的‘正义论’#1,解释公平分配的问题时,提出看法:

【现在,我将转向讨论他针对精英主义拥护者提出的质疑的回答。他认为努力是道德缺失的根源。 人们认为 只要是以努力工作来提高自己才能的人,就应该得到用自己的才能去实现的利益。其实 我们已经知道了Rawls罗而斯)对这个问题的最初一部分回答。

这要回到我们在谈到出生顺序时而做的民意测验。他的第一个解释是即使是职业道德,即使是奋斗精神,都依靠于不同种类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的偶然性 我们不能妄自称功。

你们(指哈佛大学学生),你们中的大多数或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妄自把最先出生这一结果,归功于自己。而从一些复杂的哲学观点和社会原因来看那好像有很多方面的因素 比如奋斗,成功,努力,这是他的回答之一。

还有一个回答,那些把希望寄托于努力的人,实际上不是真的认为努力与道德缺失有关系。以两名建筑工人为例:其中一位很强壮,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筑高四堵围墙。 另外一个建筑工人却又矮又瘦, 得花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但没有一个精英制度的拥护者会真的考虑到这名可怜的建筑工人所做的努力,并为他辩护说"因此他应该得到更多"。所以这并不是真的努力,这是对精英制度主张的第二个辩驳。

努力,并不是真正的精英制度的拥护者们所坚信的分配份额的道德基础。真正的基础是贡献,你贡献了多少? 但是贡献又把我们带回了关于自然分配的天赋和才能的问题上。不仅仅是努力,并且,我们最初能够拥有那些天赋和才能也不是我们的功劳。

好吧,假设你们接受了以下这些说法,从精英理念的立场来说,努力并不代表一切,贡献才起着决定性作用。努力甚至不是我们所争取的,那是否意味着,反对是成立的。 也就是说,根据Rawls的说法,道德缺失与分配公平,毫无关系吗?

是的。追求分配公平并不是道德缺失。关于这点 Rawls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既重要又狡猾的区分方法。 用以区别道德应得与合法的期望的具体含义。 道德应得与合法的期望究竟有何区别? 让我们来看看两种不同的游戏。 一个关于机会,一个关于技巧。 以关于纯粹的机会的游戏为例, 假如 我买了马萨诸塞州的彩票,并且中奖了。我理应得到我的奖金,但即使我应该得到奖金, 也没什么意义。因为这只不过是靠运气。更不可能说 我道德上应该得到这笔奖金, 这就是合法的预期。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另一种与彩票完全不同的游戏竞技比赛。现在,试想波士顿红袜队(棒球队名)赢了年度冠军联赛。 他们既然赢了,当然有资格得到奖杯。 但当论及竞技比赛时,有一个问题却常被质疑,他们应该获胜吗?

在原则上,在相同的比赛规则,人们是否有权利获胜。 并且这胜利,是否应得的。这些都是能区别出来的。 这就是未动标准,即 "道德缺失"

所以 Rawls认为,尽管分配公平是合法预期。 但它在其本质上,并不是"合法期望" 的范畴。 他对此做了如下解释
"一个公平的体系,回答了人们的权利问题,满足了他们建立在社会制度之上的合法期望。 但是他们有权利得到的东西与他们的内在价值并不相称"

"调节社会基本结构和规定个人义务和责任的原则,并不涉及道德应得,分配的份额。也不倾向于要与它相称"

Rawls为什么做出了这种区分? 什么才是道德上的危机其中一个道德危机就是我们已经讨论过的关于努力的问题。但是还有第二种是偶然事件,另外一种道德的武断性。它超越了我们之前所谈到的问题,即我们是否应该认为,得到自然赋予的才能是理所当然的。这只是一种偶然性而已。我只是碰巧,生活在推崇我这种天赋的社会中。

就好像David Letterman,他只是碰巧生活在一个把很多钱和精力都投放在某种让人傻笑的节目上的社会,他无法选择。他只是很幸运,因为他碰巧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这是第二种偶然性。我们不能够选择所生活的环境,即使我认为我的天赋和我的努力,是应得的,毋庸置疑的。

仍然有一个问题需要我去解答,即我依靠自己的天赋所获的利益,是建立在道德的武断性上的。 那我的天赋将会从市场经济中得到什么呢?它将基于什么呢? 这个社会的人们又碰巧偏好些什么呢? 这取决于供求原则,不是我能够决定的。这当然就不是道德应得的基本原则。 而贡献,也取决于这个社会所推崇的种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幸运地拥有这个社会碰巧推崇的种种素质。 这些素质让我们可以提供社会之所需。】#2

#1

#2

翻译原文来自edX HarvardX JusticeX Lecture 16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Sub-standard PAP and the Singapore education system

I make a 'policy shift' when I hear the debate of right politics, constructive politics and sub-standard opposition. My original aim is to discuss about “Su Dongbo, Zhang Juzheng and Singapore education system”. The discussion will end with a sub-standard PAP, in particular from the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PAP potential candidates. Another policy shift is to discuss it like a play, a drama and make it more entertainment rather than a sub-standard political discussion. Act 1 Gangster’s demand Imagine a sense in the Hong Kong's gangster movie (or a godfather movie), the gangsters' master is shouting at his poor opponent and demand him to give a price for his wrong act. The poor guy without any resources can only offer his body or his service to work for the master. Back in his own chamber, the master is still not satisfied and continues to shout 'don't play, play, you think you are hero, you think you are tiger, or superstar or acting ...

EBRC objectives: Stop “Out of Aljunied”, Stop SDP Breakthrough and “Negative-Asset” Ministers.

First of all, we have to congratulate the Electoral Boundaries Review Committee for creating more competitions, especially, multi-cornered competitions in the East. When making changes, EBRC aims to achieve 3 goals: To prevent “Out of Aljunied” for Workers’ Party.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ive. To prevent Singapore Democratic Party making any breakthrough in the North and Central.   To look for a solution to retire “negative-asset” ministers or reduce PAP damages. From the reported claims from different political parties, we will expect multi-cornered contests not only in single constituencies but also in group representative constituencies. The PAP hopes to have a repeat of 2011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n Tony Tan won the Presidency when he got only 35% of the votes, a narrow win.However, a win is still a win. He did in even in the very last minute, after recounts of votes.    How to achieve multi-cornered contests? By i...

Is Prism Project Another Central Planning of the PAP?

There are 3 scenarios under the Prism Project#1 of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However, it looks more like the central scenario planning of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From the instructional menu of Prism Project Primer #2, participants were guided to a situation in 2022 and they have to imagine, within the Primer framework, to come out with 3 possible scenarios in Jun-Aug 2012.  2022. What a coincidence! Not long ago, PM Lee declared that he would like to hold the prime minister post for another 10 years. The other coincidence i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3 scenarios and the candidates of PE2011. How competitive and sustainable are the 3 scenarios to the people of Singapore and to the PAP?   Will the scenarios produce competitive and sustainable Singapore, Singaporeans or the PAP?  Perhaps, as what the Chinese say: planning cannot always catch up with changes.   And planning sometimes turns out the wrong, bad and unexpected results, esp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