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这一路走来,原本的‘新加坡人核心’,在经济大力开放下,也开始滋生出‘国际友人核心’,但是,行动党又害怕变成两个离心。因此,希望快快找回‘新加坡 人 核心’,全国对话如此,而国庆群众大会在工教中区学院举行更是如此。 从新加坡人走向国际友人 我们失去了什么? 上文提到我们的忽略:做国际友人很成功,但是,做为区域友人,这个角色,似乎没有扮演好,甚至并没有充分了解本区域的大环境和未来趋势。在很多课题上(美军驻地,南中国海,环保,当然也包括人权)我们似乎都和区域国家不一样,或许,我们太富有了,眼睛可以长在头上。 在这个从国家到国际的角色演化中,我们的国家意识,国格,新加坡人的特征似乎被国际化了。这原本是件好事,世界大同,人人平等,我们可以以平常心来看待一切,具有国际视野。当然,做为政府的行动党,也应当以同理同样对待新加坡人。这样,才能做到拥有两个核心:新加坡人核心和国际友人核心。 目前看来,行动党似乎面对两个离心的可能性更高。即失去新加坡人核心,而国际友人的核心,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国际亲新加坡。行动党似乎觉悟到这一点,因此,全国对话就是想要找回新加坡人核心。行动党这么做当然是政治考量,没有新加坡人核心支持的行动党当然只有死路一条。问题是稀化淡化失去了的新加坡人核心,去哪里找?国际化的新加坡,到处是国际友人,核心又在哪里? 不同语言学校,为何有新加坡人核心? 独立前后,一直到 80 年代初期,新加坡虽然有不同语言学校,方言广播,这个看起来处于分裂,不统一的语言学校环境,却出奇的产生出一股新加坡的奋斗精神。或许说,这就是新加坡成功的所在,没有这股求生求胜的心,新加坡不可能走到今天。 还记得福建兵的时代吗?这很可能就是新加坡人核心的开始。整个营队都是说福建话(闽南语),教育素质比较低,但是,你能说他们不是新加坡人的核心吗? 总理一直怀念当年国庆阅兵下大雨,参与的人员并没有退缩,这里面的核心,这里的福建兵,(当然也要考虑当时同等的福建女兵女建国者),总理看到了吗? 这个(老)新加坡核心现在是什么样子?总理惦记的是当年英勇的福建兵,还会记得现在的老兵吗?还会看看他们现在的处境吗?这是一个流失的问题,老一辈人在低收入低消费的经济环境下成长,但是,今天的高物价无收入的困境,总理似乎无能为力?无能为力当然就无法保住...
Current affairs 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