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12

人才凋零 背离民意 还是真的国家难治

新加坡的国家经济蛋糕越做越大,但治国却越来越难,而行动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归根结底,是不是行动党没有与时并进,吸纳不到人才,再加上背离人民的意愿,以及没有合理合情分配国家的经济蛋糕,最后,才搞到新加坡难以治理,新加坡人民难以摆平。 什么大政府对上小政府,什么对的政策和把事情做对,什么整体政府?这些都只不过是说辞,表面功夫,事实上,我们细看今天的行动党政府,所谓历届最好的人才,我们扪心自问,是吗?怎么一点也看不出来。即使勉强归为最好的人才,其献身为民服务的精神,却很难跟行动党先辈们相比。不过在背离民意方面,倒是十分明显,不然,哪来这么多民怨,稍微不满,人民就要发声,只是还没走上街头而已。 行动党政府在做经济蛋糕时,想到的只是把贵的蛋糕,好的蛋糕奖赏给它认为有功的的人士,甚至不理这些人是否是人才,只要听话就可以了。因此,行动党吸纳人才的做法,就是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同样思维的人,结果,这个人才库自然就越来越小了。 这就很像马来西亚的巫统。套用马哈迪的话,就是巫统人才凋零。巫统和行动党的做法,其实有很多相识之处。因此,马哈迪要纳吉反省。这句话也适合用在行动党身上。可惜,行动党没有元老出来说真心话,提醒一下行动党要面对现实。事实上,马哈迪本身是否也是如此,怎么竟然做起事后孔明来了?马哈迪为何不自身反省呢? “ 另据《星洲日报》报道,前首相马哈迪指出,由于巫统数十年来的 “ 传统 ” 是禁止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入党,造成巫统今天面对没有人才、缺乏领导人的局面。   他说,为此,首相纳吉应选贤与能,选择有才华、有才干、廉洁的候选人在来届大选中上阵,即使他们是空降部队,或非巫统党员也没有关系。 ( 早报 2012 年 3 月 29 日 )“ 越是保护,越是治国困难 行动党认为只要重赏,把最贵的蛋糕分给听话的人,就能把国家治好,因此,想方设法利用各种资源,确保这些人在国会选举中胜出,以便继续维持其一党专政的合法性。没有想到这套做法,却使到人才凋零,培养出来的是一批不会打战的将军,也是一批不解民意的领袖。不只是没有爱民之心,还背离民意,长此下去,当然是江山难保,治国越来越难了。 你听听陈庆珠怎么说:   Singapore 'now needs politicians': Chan Heng C

George Yeo as PM leading a Work Together Singapore?

It looks like a remote possibility. But politics is a book of change; especially when a person is so committed to serve the people for his own good cause, why not. When George Yeo called for Singaporeans to work together, and urged different political parties to work together to prevent a divided Singapore; what actually is in his mind? Is he looking for a unity government that Singapore is facing social threat and social divide? We can’t read the mind of GY but he seems to work on something. If he feels so strong about the “Work Together” concept, will he steps forward to offer himself to lead the unity government? And if it is a ‘yes’, it will give the oppositions a hope of running the government. Many voters can accept more opposition MPs in the parliament. But when it comes to forming a government, many have reservations.  We are neither Americans nor the English.  Barack Obama can be elected as President even though he lacked political and governing experience a

除了反恐,内安局展馆应面对政治拘留的历史现实

建立 10 年的内安局展览馆,最近新增一个反恐怖主义展区。这好像是说,内安局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反恐。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后内安法只是拿来对付恐怖分子,少理或理不起所谓的“政治犯人”? 独立前后,甚至 80 年代,内安法一直是政府对付不同政见人士的手段。这个做法,争议很大,我们看到只是行动党政府的片面说辞,在媒体上,也只能看到片面,选择性的报道。事情真的如政府所说的那样吗?我们能回避这个问题吗?内安局展馆是否能还原这个历史真相呢? 这个工作看来很难。尤其是,不承认历史事实,否定做过的事实,依然能够使国家强盛,繁荣,和前进。那么,对于精打细算的行动党来说,为何这么猴急,这么快就让历史真相还原呢?有这个必要吗?马来西亚都废除内安法了,我们还要坚持下去,可见,真的不容易。 否定历史事实,国家依然能够繁荣强盛 我们看看日本和德国在处理二战的大屠杀事件中,就能看出行动党的策略性选择。不还原历史,其实对行动党本身也没有坏处。把历史真相说出来,承认历史事实,反而是一个政治包袱,还要对事情负责。谁来负责?有谁有这个担纲的勇气? 德国政府在战后,公开承认自己的罪行,建立纪念馆,对受到伤害的国家和人民表示惭愧。德国领袖每到受到屠杀的地方,都表示反省自责,甚至跪地请求原谅。因此,德国是在承认历史真相的过程中,取得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 反观日本,最多只能做到一半的承认历史事实,到今天,还有日本人否定南京大屠杀,否认有慰安妇,否认战争的各种罪行,反而说这是解救当地的人民,帮忙他们脱离苦海。日本不承认历史事实的做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并没有影响它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强盛。因此,如果你是行动党,你看到这两个例子,你会做什么选择呢?最少,在现阶段,没有这个必要,或许,这件事还要借重民意,借重选票的力量,才能看到历史的真相。 一个是西方国家,一个是东方国家,同样的在经济上取得成绩,同样的获得国际认可,承认不承认历史的真相,好像没有什么关系。而且,新加坡自认是东方社会,又位于亚洲,当然,我们选择东方的例子,比较适合。说不定,将来,人们忘记这段历史,忘记了过去的痛苦,只记得眼前的利益,这件事就可以不了了之了。日本可以这么做,为何行动党不能依样画葫芦呢! 所以,行动党的继续组成政府,继续管理新加坡,有好多历史的真相,就只能依日本方式来处理。我们在经济上取得成绩,多

From ‘Inclusive Society’ To ‘Time To Work Together’, Can the PAP Change?

  2012 Budget calls for an inclusive society and provides more assistance to middle and lower income families.  A step seem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PAP government.  But an inclusive society can only take place when everyone is in.  So, is the PAP inclusive or exclusive in our society?  Is the government working inside or outside the inclusive society? Not only we want to build an inclusive society, we also need to work together as a divided society, no matter how inclusive it is, will still be an unproductive and ineffective society.  Hence,       Former foreign minister George Yeo on Saturday urged Singaporeans of all political stripes to work together for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saying Singapore has been divided since last year's general election. (ST 25 March 2012) Suddenly, we realise we are a divided society, thanks to the general election last year. For the past 50 or so years, are we a united society or an inclusive society? Can a society be divided just because th

外劳女佣会不会成为新加坡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不论外劳女佣还是内劳,还是弱势群体,低下层人士,好像都和最近几十年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繁荣,国民人均步步高升,没有关系。他们就好似过客一样,跟我国的文化遗产不发生关系,带着汗血来,带着汗血去,没有留下遗迹。 匆匆的来,匆匆的去,我们似乎只记得外来人才,奖学金得主,位高的权贵,而忘记了外劳和内劳,他们真的一点贡献也没有吗?我们没有认可内劳的贡献,没有当他们是遗产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对外来的劳工女佣,也会同样的对待,忽视他们的贡献,低估他们在建设国家中的功劳。 独立前后,我们还记得有红头巾,劳工,码头工人,家庭女佣,甚至三轮车夫,街边小贩,五脚基。在我们的博物馆里,还可以看到这些人的身影,默默地说着他们的故事。 如今,我们进入服务型经济,金融财务,管理,科技,医药卫生等等高增值的商业活动,这才是我们要认可的,才是我们要遗产化的。 因此,对做着这些干粗活的人,不论外劳还是内劳,我们就另眼相对,尽可能压低他们的收入,借口就是你们生产力低,没有办法让你们拿多一点。 在这一点上,对内对外,行动党的立场是蛮一致的。对所谓的人才,富人,不分内外,都是欢迎,认可,和鼓励的。对于劳工,低下层人民,不论内外,则是另一套做法,另一种态度,深怕给这些人太多的福利,太多有机可乘的机会,他们就不提高生产力,工作不认真。 事实上,我国低下层人民的苦境,也不正是外劳女佣的困境吗?当新加坡的国民人均收入节节上升时,这批人并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是原地踏步,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当别人人均收入上升时,你没有跟着上升。这样,就会把贫富的差距拉大了。所以,国民人均的上升,好像跟外劳,内劳没有关系,那么。这些增加的财富去了哪里?谁把蛋糕吃了?蛋糕越大,没有内劳,外劳的份,就只有人才,上层的份。 人均收入增加,即意味着整个国家的财富增加了,然而却不是人人有份,这是不是说,收入没有增加的人,是没有做出贡献的人?(政府的一贯说法是这些人生产力低,所以,收入当然就低了)因此,这些低生产力的人不被认可,也不是新加坡近年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份子。当然的,自然的,不论他们来自国内还是国外,我国的文化遗产也就没有他们的份,也容不下他们的身影。 我们的包容,利益分配是建立在契约合同上的 真的这么难将外劳内劳纳入我们的国家遗产吗?我们有着这么漂亮的机场,海港,公寓,商场,高楼大夏,地铁,甚至于组屋,医院,巴

iSaw - A rare opportunity to know how the government thinks and works

  We should welcome the blog of Saw Phaik Hwa and thank her for sharing with us her experience in running a GLC.  Looking back, we have not seen any one from any GLC who are willing to stand forward to be assessed and evaluated. We certainly like to see and hear the success story of Temasek Holdings, but will there be one? Will Temasek CEO share with you how the billions dollars are invested? So, at least Saw dares to step forward and provides her side of story.  Good or bad, right or wrong we respect her views and appreciate her sharing.  Certainly, SMRT is related to the government and its operations and services are the reflections of the PAP mindsets towards voters. We can see how a listed public company making use of monopoly, public facilities, funds and finance to enrich the public and themselves. We hope to read the philosophy of (SMRT) public service in Singapore and the attitude of government towards its citizens in basic transport services.   Perhaps, Saw is too proud of

吸金容易,造景难。 这个硬道理会被烧掉吗?

李光耀的金字招牌,果然如愿以偿,在短时间内,为“李光耀双语基金”凑得超过一亿元的基金,但是,面对着无可奈何‘华’落去,这个双语的学前教导和鼓励,是否又是另一个乱红飞过秋千去,想再造一个学习华文华语的环境,真是一个钱字就能解决吗? 钱对很多落后国家来说,对很多穷国来说,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像新加坡这么富有的国家,区区一亿元,的确是小儿科,李光耀还没有出声,很多人就急着要出钱了。所以,目标一亿,现在已经超过了,数目还会继续增加,只要,能够打造一个学习母语的环境,多多钱也不在乎,怕只怕再多的钱,也换不回失去的华校生精神,南大精神。 李光耀一生的挑战,穷其一生,想要打造的双语人,叫孩子爱惜母语,难道就这么困难而无法做到吗?为什么,金钱无法找回精神? 秦始皇做不到,我们做到? 让我们回顾一下,最近的一则小新闻,有些小孩,为了庆祝摆脱华文的学习,泄愤心里的怨气,就开始烧起一直折磨他们,一路追随他们不放的华文课本。这虽然是一小部分孩子的所为,但是,也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还记得吗?几十年前,有些英文源流学生,以考到华文 F9 为荣,现在,更发展到烧书泄愤。 这个发展过程,根本没有走完一生,也没有走完半生,那只不过是人生的刚刚开始,就从 F9 升级到烧书,再发展下去,最好是不用读,不用懂,也不用学。这也显示出,这个学习华文华语的环境,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秦始皇当年焚书,还是他自动自发的,没有他下令焚书,谁敢焚书,谁敢烧书。秦始皇还要出动人力物力,找书来烧,这么大费周章做着焚书运动。相反的,秦始皇还是不如我们的教育部,我们竟然能够教育孩子,自动自发的烧书,这种丰功伟绩,就连秦始皇也比不上,还要拜我们为师呢!我们的境界,可以说已经是最上乘的了,不用吹灰之力,不用劳师动众,打从心里让你自愿的烧书,这一招,恐怕秦始皇再世,也要自叹不如了。 我们现在想走回头路,想唤回过去的精神,学习热诚,纠正不爱惜华文华语的态度,真的很可能是一路无归。从小做起,从学前做起,从烧书,退回到 F9 ,再退回到喜爱学习华文华语,这原本是一生人,就应该做的,现在看起来,一生人还不够,要再来一个一生人,再来一个再生人。一生人的挑战,竟然成了再生再再生的挑战。 秦始皇最终并没有把天下的书都烧光,天下的儒生也没有死光。焚书阬儒只是一个历史的教训,春风吹又生,虽然,在精神上,能让孩子自动自发的烧书,但是

China also wants to reform politically, what are we waiting for?

As a preparation of the post LKY-era, Singapore should engage in political reform – moving away from a system that is so much associated with Lee Kuan Yew’s successes and failures.  Moving ahead, the new political normal should go back to the basic democracy – power back to the people.   The new order is People first and Economics second – the origin of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China wants to have political reforms so that they can avoid the tragedies of Cultural Revolution.  More importantly, the Chinese Communists Party hopes to stay in power by reforming itself.   Some may argue thi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Singapore. We don’t hav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we are not a one-party state.  Furthermore, we don’t have tragedies like Cultural Revolution. So, what is the need?    However, we do operate like a one-party state. We do have the ISA and political prisoners. We do have the state-control media and our economy is run like a central planning near monopoly of GLCs.    Fort

新加坡版本的香港特首之争?似曾相识燕归来。

虽然新加坡和香港的政治制度不同,总统和特首的选举制度也很不同,但是从民意的角度出发,却有着相似之处,因为首轮选举胜出的香港特首候选人,有可能无法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而导致流选的局面。 这是当初基本法设计特首选举制度时,没有想到的。当时,怎么会想到有资格投选特首的(自己)人,会有一半不会选举(自己)钦点的候选人,而导致即使自己钦点的候选人胜出,也得不到一半的票数,而产生流选的危险。事实上,行动党在设计集选区制度时,应该也认为在野党绝对无法突破集选区,赢得超过 50% 以上的选票,所以,即使有点擦边,也大胆的在国会通过,为延续政权铺路。 民意,民心归属的压力 但是,民心的方向,归属,并不是 100% 依赖制度所能够控制住的。只要有机会投票,即使选举制度有利制度的设计者,什么选区划分,集选区制度,都是阻挡不了选民的意愿。即使,好像香港,没有普选,没有全民投票选特首,手中握有选票的代表,也不敢过于违背民意,全数投票给中央钦点的特首候选人。 当然,还有一些是自己争取得来的。就像中国广东乌坎的自主选举,可以算是比较温和的。如果是中东的茉莉花运动,那就是激烈到极点,政府被推翻倒台了。 我们都知道,在基本法下,香港特首今年的投票人数只有 1200 人,他们分别代表 4 个界别(见下图)。 (wikipedia.org) 这 1200 人组成一个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要中选成为特首,就必须获得最少 600 张票。即 50% 的选票。要参加选举,候选人首先必须获得最少 150 个提名,少过这个数目,没有资格参加特首选举。这有点象我们的总统候选人资格证书,没有证书,根本就没有资格成为我国总统选举的候选人。 如果以 1200 人代表全香港选民,那么 150 人就是占了选民人数的 12.5% 。不论从比例来说,或者人数上来计算,香港特首候选人的资格取得,在一定程度上,都比新加坡总统选举委员会的( 3 个委员)人数来得多,来得更具代表性。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将来我国总统候选人的资格证书,可以以这个方式来决定。或者,对得不到总统参选资格证书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 (取得 12.5% 选民认可),获得参选资格,这有点像宋楚瑜取得总统参选资格一样。 由于这次特首选举出现 3 位特首候选人,就像我国去年出现 4 位总统候选人,因此,成了多角战,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去年的总统选举,